close

感謝高雄文件室蕙蘭的引薦,讓慈輝社的愛心得以延伸到充滿活力的南台灣.....

也讓我們跟李修女一起努力,幫助更多需要關懷的家庭

 

本年度慈輝社將資助愛加倍家庭暨婦幼關愛協會足球隊球衣及協會電腦

讓小朋友們在寒冬中能穿上暖暖的愛心盡情踢球

  • 我們這一隊20101208我們這一隊.jpg

 

 

  • 有懼高害怕的孩子今天踢的很好喔有懼高害怕的孩子今天踢的很好喔.jpg

 

  • 發展遲緩的孩子也練球發展遲緩的孩子也練球.jpg

 

博愛修女李惠蘭
「只愛一個人、一個家庭不是我的個性,我的愛太多了,」李惠蘭說
黃瀚瑩採訪
北回歸線以南的屏東縣滿州鄉、恆春鎮,有一位女士頭頂俐落短髮,總是穿著家人不要的舊衣服、背著登山包四處跑。她喜歡開玩笑、開啟話匣子就滔滔不絕,大老遠就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完全顛覆常人對修女的刻板印象,唯一透露修女身分的,只有她胸前的十字架項鍊。她是自稱「瘋狂修女」、「天主外務員」的李惠蘭,關懷的對象跨足老人、兒童、外籍媽媽,甚至包括大自然,無私的奉獻熱情,遠比熱帶的陽光更炙熱。
李惠蘭出生於屏東縣滿州鄉,獸醫父親擔任墾丁牧場畜產系主任,工作之餘,父親也致力於創造當地的工作機會、提昇居民的生活品質,這對她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從小,李惠蘭便想當史懷哲,幫助更多的人。二十四歲那年,李惠蘭面臨人生的交叉口:要結婚還是當修女??最後她選擇了後者,家人不捨當修女沒收入,不能吃好、穿好,還引發家庭革命,「只愛一個人、一個家庭不是我的個性,我的愛太多,心太寬了,」李惠蘭說,「諾貝爾獎只能由一個人獲得,但修女的工作可以培養很多史懷哲。」
當了三十年修女、在天主教學校教書多年,五十四歲的她卸下天主教主顧傳教修女會總長職務,回到闊別已久的滿州鄉。有別於社會資源豐沛的台北,故鄉的狀況遠遠超乎她的想像。由於滿州鄉工作機會少、人口外流嚴重,她起先進行老人探訪,但獨居老人的問題卻宛如滾雪球般,讓她發現更多衍生的問題,諸如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等。以滿州國小為例,全校百分之五十三以上的孩子,便是生長在弱勢家庭;有些孩子祖父母不識字,或沒機會上幼稚園,上了小二居然還不會一二三、注音符號;滿州鄉地處偏遠,教師流動率高;學生程度差異大,老師力不從心……滿州鄉的教育問題讓李惠蘭憂心忡忡。
李惠蘭毛遂自薦,找上滿州國小校長,「我就是社會資源,請盡量利用我」,她無償幫孩子課後輔導、自掏腰包訂國語日報、替圖書館募書並進行e化、寫信向天主教博愛基金會爭取設立關懷站。
四月,當春天吶喊演唱活動吸引無數遊客來到墾丁、玩樂通宵,對李惠蘭而言卻是另一股強烈震撼。「我並不是排斥音樂,但活動舉辦方式非常負面,」她不諱言地指出,皆是中壯年業者能由活動中獲利,不少還是外地人,噪音卻讓當地老人、兒童連續十天沒辦法睡覺,何況隨之而來的毒品、黑道、色情,孩子不免有樣學樣。活動結束,居民得花費十來天清除大量垃圾,更別說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於是,李惠蘭以在地人的出發點思索,該給孩子什麼?她深刻地體會到,建立正確價值觀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緩。
今年她著手進行朋友口中更「瘋狂」的計畫,想自行募款舉辦第一屆「滿州鄉兒童體驗營」。「鄉下地方的孩子生活沒有刺激、沒有想像空間,往往都是看電視學習,然而年幼的孩子又缺乏思辨能力,不知道電視上的偶像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李惠蘭說。滿州鄉兒童體驗營以「你、我、他」出發,讓孩子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藉由同儕的力量、營隊式管理,學習生活禮儀,更重要的是認識、珍惜自己的土地。
營隊企畫書出爐,廣受滿州地區三所小學校長支持,也有人建議她,同樣的營隊可以舉辦兩次,一次讓當地孩子免費參加,一次開放外地孩子付費參加,以解決經費問題。不過,李惠蘭卻說:「賺錢的事讓別人去做吧。」因為她希望營隊不是讓孩子玩樂幾天就算了,而要有持續性,連挑選輔導員都非常謹慎,全都是品學兼優的原住民大專志工,「孩子正值模仿階段,會把大哥哥、大姊姊當榜樣,同時輔導員的原住民身分,也可提醒孩子弱勢並不等於失敗。」
沒錢辦活動怎麼辦?「那就祈禱吧,」李惠蘭說,而她的祈禱,上帝真的聽見了。起初,她土法煉鋼,只靠幾封電子郵件傳達募款訊息,漸漸找到了知音,除了朋友全力相挺,還有受感動的報社記者採訪,消息見報,廣播電台也加以介紹,外地人士陸續捐款,營隊終於能順利於八月成行,讓滿州的孩子有一個快樂又別具意義的暑假。「我由衷感謝捐款的人,」李惠蘭說,「捐款多寡我不在意,儘管只是鼓勵的電子郵件我也很快樂,重要的是大家關懷孩子的心。」由於修女完全沒有收入,家人也是支持她走下去的力量,她每個月四處奔波,光是油錢就要兩萬多元,全由家人買單。
舉辦弱勢孩子的營隊,已經讓人忙不過來,但讓人訝異的是,李惠蘭還有精力投身全方位服務。「滿州鄉生態資源豐富,加上每年灰面鵟鷹都由此過境,是國際賞鳥重鎮,在地環境教育需要好好推廣,」李惠蘭說。深愛家鄉好山好水的她,參加墾丁國家公園解說員培訓,從零開始認識動植物,投身志工行列;她還計畫為外籍媽媽開辦免費課程,一貫樂觀地認為「先有可行的計畫,錢再來想辦法吧。」此外,她也到屏東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進修科技行銷、企業倫理等碩士,向當地老人學拉月琴。「人生的下半場,我不想浪費任何一天,」李惠蘭又一次強調,「我就是社會資源,要用到不能用為止。」

http://magazine.sina.com/bg/betterlife/234/2006-09-19/ba19909.html


報導一:
截取自中國時報 社會新聞版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五日星期一

修女也瘋狂.JPG 

報導二:

修女李慧蘭部落營造一手包.JPG 

 

屏東縣愛加倍家庭暨婦幼關愛協會
國際聖道之母服務中心
滿州鄉婦女暨愛幼關懷中心
+ 瑪利亞ㄟ寮仔
947滿州鄉永靖村庄內路96號(舊永港派出所)
瑪利亞ㄟ寮仔部落格 (學習中)

http://mypaper.pchome.com.tw/agape_947
http://agape947.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TCCC 的頭像
    WTCCC

    WTCCC

    WTC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